大小新闻6月8日讯(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梁立魁 摄影报道)走进莱阳古柳街道夏庄村的草莓大棚,村民们正在拔除已经过了收获期的草莓株,栽种上西红柿。在黄瓜大棚里,村民们正在摘黄瓜,准备运往超市。蔬菜大棚顶上,260千瓦的光伏电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。在与蔬菜大棚相隔几公里的土地上,刚刚栽种上的杏树、核桃树也在悄无声息地生长……在夏庄村,记者感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机与活力。
然而几年前,这个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。改变从2016年开始,“多亏了政府扶持帮建了草莓大棚,特别感谢农行的‘强村贷’给了我们周转资金,帮助村里顺利走上脱贫奔小康的发展道路。”莱阳古柳街道夏庄村党支部书记鲁海达说。
记者了解到,2016年,在中央扶持资金的支持下,夏庄村建设了一个草莓大棚,当年就有10万元的收入,尝到了草莓大棚“甜头”的鲁海达在第二年又上了3个大棚,并在2018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光伏电站项目,一个大棚一年可收入10万元,光伏电站一年收入25万元,2018年夏庄村顺利脱贫摘帽。
就在当年,我市开始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夏庄村成立了由鲁海达任理事长的古柳鑫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开始发展鹅养殖产业项目。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夏庄村的鹅蛋销售不畅,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,直接影响合作社新项目的运作。
正当鲁海达四处找资金的时候,农行推出的专门针对合作社的“强村贷”送到了“家门口”。
4月10日,莱阳市召集包括鲁海达在内的全市50多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莱阳市“农担——强村贷”宣传推介会,面向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头人宣传“强村贷”。
“这个产品太好了,专门针对合作社,还不需要抵押,利率也低,正是我们需要的。”鲁海达告诉记者,眼下,他申请的5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,第一时间就用在了扩大杏园、核桃园种植上。
合作社发展好了,村民是直接受益人。这笔“强村贷”的发放,给夏庄村一个贫困户安排了就业,保障了稳定收入,还惠及了本村6个省标贫困户。眼下,在夏庄村不少村民都在合作社的大棚里打工,“在家门口就上班了,我一个人管理一个大棚,一天上八九个钟头,一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,很不错。”正在草莓大棚里拔除草莓株的贫困户村民陈贞如是说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合作社都可以申请“强村贷”,“我们通过调查发现,夏庄村合作社已经有了一定规模,经营规范,有资金需求,符合‘强村贷’的申请要求。”农行莱阳市支行公司业务部经理崔玉杰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他们已经走访了全市20多个村居,有8家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正在准备材料,今年计划向20个村发放“强村贷”。
在古柳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昊看来,“强村贷”可谓合作社发展壮大的“强心剂”,“我们街道已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庄有14个,发展草莓、黄瓜、金银花、圣女果、火龙果、网纹瓜等有机产品种植,但是农业项目投资大、见效慢,急需要金融资金的帮助,‘强村贷’立足生产实际,打破了合作社规模小、没有抵押等贷款准入条件,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融资难、融资贵的问题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。”
记者获悉,截至目前,农行莱阳市支行已经发放两笔共计195万元的“强村贷”,“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加强与莱阳市委组织部和各镇街的对接,加速筛选目标客户,加快审批流程办理,真正立足‘三农’,服务‘三农’。”农行莱阳市支行党委副书记、副行长魏宗国受访时如是说。